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网首页  |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  在线留言

热搜 : 文旅产业 乡村振兴 特色美食 网红推荐
主页 > 资讯 > 滚动 > 正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六项“措施”

时间: 2021-09-21 09:27    
来源: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网   作者:李云才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经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而产业振兴是关键,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如何使乡亲们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子越过越幸福、越过越红火,要紧紧抓住以下六个“关键”。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六项“措施”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升乡村产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首先要从我国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助力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谋篇布局,要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一是探寻现代农业发展与确保粮食安全的最佳结合点,正确处理产业效益与农业安全的关系。农业的弱质性、公益性、社会性决定了现代农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优先地位,确保粮食安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内涵与必然要求,任何时候中国人都要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中。农业又必须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炼好“内功”才能迎接挑战。二是探寻现代农业的体系化与小农户承包制基本经营制度的最佳结合点,正确处理农产品大市场化与促进我国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关系。人多地少的中国国情决定了承包制后多元化的经营选择方式,绝大部分是小农户经营主体的现实告诉我们,现代农业发展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处理好与小农户的关系。三是探寻现代农业发展与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最佳结合点,正确处理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农业文明历史的大国,创造了日月星辰般的农耕文化,虽然由于我国现代工业文明起步较晚,弱化了农业的影响力,但其合理内核,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等是传统农业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炬”,与今天的规模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效益农业应该相向不悖。四是探寻大农业生态链与促进农民增收的关系,正确处理普惠效益与长远发展战略的关系。农业的安全性有赖于大农业生态链的构建与稳定,它的普惠性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选择。五是探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建立新型城乡关系的最佳结合点,正确处理城市繁荣与农村繁荣的关系。在城乡互动、工农互促、优势互补中实现城乡一体和城乡融合。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

在乡村振兴中,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珍惜每一寸土地,由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化、标准化、高质量发展转变,由盲目发展向有购销、营销、鲜(干)销、贮藏加工网络体系转变,由“单打独斗”向有合作、有组织发展体系转变,由单一初级生产向配套精深加工体系转变。为此,要在问题导向中发力。

要提升改造农村普惠性基础设施条件这个重要前提。在规划布局中,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开发体系中把握从根本上改善乡村产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从而逐步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基础条件,防止“大拆大建”、“随建随拆”、“速建速拆”、“先建后拆”的“城市病”蔓延至农村。在基本农田建设中要防止没有规划盲目建、起点过低粗糙建、管理不善建“豆腐渣”。乡村投入要突出精准性,防止财富的流失和巨大浪费,要把更多的资金用在补上基础设施这个短板上、公共利益的需求上、长期发展的治本上。

要牢牢抓住产业兴旺这个根本。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没有适合当地的产业,乡村繁荣就是一句空话。产业发展有一域一品、一乡一品和一村一品等。由于乡村行政区划与自然经济地理的异域性,产业开发体系要以市县域为基本前提,以开发一域一品为重点方向,以培育农业优先和具有优势的产业体系,使农业产业体系与乡村区域经济优势相互融合、相互助力、相映成辉。

要补上“规模波动式”发展这个短板。根据农业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现实,我们强调有适度规模效益的发展,也不断催生了多类型合作、多方式转包、多环节“外(代)包”等转移性经营方式,但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短期行为”:短周期经营、短期投入、短期合作方式,导致规模经营稳定性差、波动性大,以致出现“空壳大户”、“空壳社”、“空壳公司”等现象,不利于农业可持续长期发展。要深度研究长效发展与规模经营的关系,“三权分离”与经营者增加现代农业投入的深度逻辑,现代农业开发体系与政策支撑体系的深度耦合。建议在充分尊重农民承包意愿的前提下,延长转包经营管理期限,明确责权利法定关系,实行土地环境与土壤地力动态监测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经营管理体系并纳入制度建设的范畴,可先行先试,完善后推广。

要在改革创新中激发内生动力。内生动力来自于物质与精神的“两靠”,在物质上是农民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持续增长机制,和适度规模型新型经营主体的抗风险能力得到较为有效的保障。保证基本口粮、进而不断优化粮食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满足高质量发展对农产品结构与产品质量要求。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条件下,结构优化与耕作制度改革也要适应消费者消费升级、市场需求和国内外市场变化趋势,要形成国内市场为主体、国际市场补充的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与此同时,要增强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在双循环中在国际市场上实现农产品优势互补,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我国农业具有悠久历史与现代技术相融提质的独门绝技优势,利用乡村振兴契机,不断推进我国农业强国建设。要利用以城乡带乡、以工补农、城乡互促、城乡优势互补的改革创新关键期,形成生产要素城乡自由流动、发展机会充分选择、社会治理环境不断优化,在城乡一体中更加有效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在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总体谋篇布局中提升和确保农业安全、粮食安全和乡村产业战略利益安全。

要在“带头人”方面下足功夫。依靠小农户经营,亦或许多新型经营主体去单独经营,要实现现代农业建设是很困难的,只有组织起来,才能实现规模农业的组织化、品牌农业的标准化、科技推广应用的有序化、产业深度开发的集聚化,这些都有赖于由谁去组织、怎样组织以及如何发挥组织起来的作用。要建立多元化经营管理组织方式,以“创新不问出处”的精神激发带头人组织农民群众把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落地落实。尤其要对村级组织的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议国家实施“村干部提振工程”,在条件成熟的返乡大学生、返乡人才中大胆启用德才兼备型干部,为各类返乡人才提供依法竞争上岗的上升发展通道。鼓励大学生返乡安家创业、返乡回报乡村、返乡发展现代农业,并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政策支撑。

当下,现代农业要在实施中稳步推进,久久为功。要促进农业的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又要更多地在市场化、产业化、适销对路上做足产品的“预销售、预处理”工作,融合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彰显效益链。

要以长牙齿的措施保护好18亿亩耕地,不仅在数量上确保,还应在质量上提升,除毒(重金属)、排污、防面源污染一样都不能少。防止种源“卡脖子”,打好种业翻身仗。要以完善制度机制为重点,鼓励企业创新主体谋求种业发展大势。

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耕作制度。包括调整优化粮食作物结构、经济作物结构、产业结构、产加销结构,每一项都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以加工业为例,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我国2.3:1,比发达国家平均3.5:1低1.2个点,有的发达国家达到6:1。农业结构调整和耕作制度改革要实行问题导向和消费需求导向,在提高耕作效益的同时,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优化投入产出效能。

要建立良好的规范开发管理体系。及时改革计划经济中遗留下来的滞后痕迹。我国农业长期以来的“多龙治理”,通过改革后得到很大改变,但仍然保留着“部门分离”、“条块分割”的格局,例如扎根农村的供销合作社系统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功能是“购销”,但其改革发展到今天,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供销合作社已经是产加销于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产技训于田野、产学研于一炉,但在政府管理体制机制上不属于农业,仍归属于传统的流通管理体制,使发展与管理“错位”、“脱位”、“缺位”、“两张皮”,不利于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功能的落地落实,不利于服务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消弭违背现代农业发展的旧体制机制,激发各方发展活力。

要调整农业投入使用管理方式。要树立“有投入即有积累”的理念,要在不断增加投入中,不断积累发展能力,不断积累发展后劲,不断积累农村集体发展资本财富。改变传统的“管投入、不管效果”,“管投入多少、难管见效多少”的管理方式,使许多地方和项目,日积月累,投入巨大,效果却不尽然,甚至造成资金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建议实施乡村投入资本积累制度,通过财务建账立卡公开制度、企业(合作社)责任制度、项目责任追究制度等纳入资金投入管理制度体系。同时调整完善已有的“村账乡管”管理方式,将其同样纳入村级财务公开范畴,使乡村振兴投入更多地惠泽于民,惠泽于长期发展,惠泽于农民持续增收。

产业要振兴关键是组织起来

组织起来,力量强十倍百倍。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衔接中,充分显示了组织起来的发展活力,不断改变“小、散、弱”,步步靠近“大、集、强”,展示农业的规模、科技、产业链、产业融合、产业集聚、产业文旅、产业品质的创新力竞争力发展力,从整体上提升质量与效益。组织起来不是搞千篇一律、千村一面,更不是搞“大呼隆”、“一刀切”,而是从实际出发,适地适村适业适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作为全国精准扶贫首倡地,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20年的18369元,增长10倍。早在2017年该村即获得“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殊荣。2020年再获“全国民主法治村”“国家防灾减贫示范村”。该村通过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把农民组织起来,实现跨越式发展,不断推进产业规模升级、产业创新升级、产业质量升级、产业效益并级,不断推进共同致富。这个偏僻的贫困山村到今天的小康村,它所走过的过程就是组织起来谋发展生动实践的例证。

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关键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要对乡村产业发展有较为清晰的定位,不贪大求洋,不盲目,不搞一刀切,但不等于无所作为,听之任之,对发展乡村产业麻木不仁、放任自流。一些县提出本县域内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乡村支柱产业,与其说是县域支柱产业,实际上是根据农村低端生产现状的概括,几年甚至十几年过去了,也没有也不可能有多少改变,这是不符合发展战略规划的。为此,从三个维度来看,要有所作为:一是从组织领导来看,要选择适地适业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培育区域经济优势产业,规划指导、产业引导、效益诱导、政策支撑,在实践中发现,在发现中完善,在完善中壮大做强。二是从农民主体地位来看,要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沉睡资源,激活生产要素,激发市场潜力,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三是从社会合力来看,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伟大的实践从来都是源于伟大的社会互动,它源于物质与精神的“双靠”作用。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要像塞罕坝精神那样去拼命奋斗,形成可歌可泣的创造成果。塞罕坝成功营造起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型,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机械林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建议从十四五和远景发展的总体规划实施中,分步分年度考核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具体措施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不靠“表格和数字”取胜,靠实际效果和老百姓的“口碑”论英雄。

促进农民增收,关键是需要“五子登科”

农民增收是一个在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产业兴旺中有所取舍、政策扶持中有所选择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制度性、政策性安排来看,需要“五子登科”:使“米袋子”、“菜篮子”、“花果子”(特色农业)、“金链子”(产业链、产业融合)、“钱袋子”,在政策上统筹安排,兼顾和处理需求与可能、当前与长远、自主与引导的关系,既促进产业开发,推进产业兴旺,符合社会发展和消费需求,又让乡亲们找到各得其所的优势和发展利益,使“钱袋子”鼓起来。在政策的统筹安排中既要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又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不同质的产业开发,一个共同点就是要构建农民持续稳定增长的收入机制,风险可控的收入保障机制,政策扶持的引导机制,防止农民收入的大起大落和抵御市场不可控、自然灾害不可控风险。

发展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关键是产业塑造和产品营销

在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品牌农业、规模农业、智慧农业等多种发展方式中,农业+电商、农业+旅游、农业+康养、农业+特色小镇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互联网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产销对接的信息对称作用、订单农业的沟通作用、产品销售的信息便捷作用、直播带货的促销作用、产品溯源的“录制”作用、消费生态的区块链作用、消费社区小众化等作用,这对于促进选择性消费、个性化消费、不同层级消费需求,起到难以替代的巨大作用。且对于发展特色农业、特色产品、农业的精深尖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要顺势而为,建议纳入产业科技推广、技术培训、项目建设等相关配套政策扶持范围。

乡村产业振兴,关键是培养和使用好人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但解决乡村振兴人才问题要有广度、深度和力度。所谓广度,就是要经营者、管理者、领导者以及社会相关方都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谋人才发展和培养。所谓深度,就是要产加销、产学技、产学研、产文旅等产业链和产业融合等方面的人才要纳入统筹谋划中。所谓力度,就是不能空喊口号,要在创造环境、提供机会、释疑解惑、排除困难、提供保障、敢于担当等方面下足功夫,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才机制,使各类人才、各方人才、各层级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形成乡村振兴人才优势和根本保障。尤其要培养具有技术技能的职业农民大军,为现代农业提供“金字塔基”的生产者职业队伍;培养懂经营善管理具有创业创新精神的青年人才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质量效益型的管理者队伍;配备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党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制度设计、政策支撑、方法路径选择、敢于担当和善于作为的领导组织保障体系。建议在培养“三支”队伍时,关键是培养好“带头人”,建议进一步加强部门帮扶、乡与村干部机制互融、村级组织力领导力自治作用力得到质的跃升!

(作者:李云才,系全国政协委员)


【声明】①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②凡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网的原创文章,转载时请 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或将追究责任;③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网的价值判断。④如涉侵权稿件,请立即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 首发!新疆文旅宣传大片震撼来袭

    05-17 14:57

  • 云南最新宣传片,书记省长一同向世界推介

    04-26 22:10

  • 【纪录片】老广的味道 第二集 偏(2016)

    03-23 18:35

  • 【纪录片】老广的味道 第三集 时(2016)

    03-23 18:33

  • 【纪录片】老广的味道 第四集 精(2016)

    03-23 18:32





  •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商务合作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意见反馈 |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网

    从一小点,可看出大千世界!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网-带你从门里向外看世界
    聚焦文旅产业发展新趋势,
    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联系我们
    香港九龍灣宏光道8號創豪坊2樓225號06室
    香港:852-39068506 林先生13710893341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麓湖路3-5號11棟二樓
    内地:020-83172409 刘先生13924039921
    合作媒体:
    人民网 新华网 南方网 广东电视台
    央视网 中国日报 国际在线 环球网
    今日头条 腾讯网 搜狐 网易 凤凰网
    艺述中国 爱奇艺 优酷 全域影视传媒
    Copyright©2017《文化旅游》杂志,All Rights Reserved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23804号-5